走在台南、高雄兩縣交界,茂密的森林、豐腴的田園盡頭,突然出現一壟一壟的禿山。長長的稜溝宛若鋸齒,一條挨著一條,層層堆疊,鋸齒上寸草不生,綿延數里,陽剛得有些猙獰;那裸露的外表,似乎有鹽的成份,就著陽光,發出冷冷的閃爍,入夜之後映著月華,森然慘然,心為之悸。
這就是「月世界」了。
這是一種相當少見的地形景觀,只有在地表裸露出泥岩的地區才會形成。地質學上叫做「惡地」(badland)。
台灣地形豐富多變,真的是名不虛傳,即使是惡地這種罕見地形,在這美麗多采的海島上也不缺席。高雄縣燕巢鄉的月世界固然出名;台東縣海岸山脈最南端的利吉村和小黃山,也會讓你驚艷。
惡地地表的岩層,是鬆軟的泥岩,自然界的風化侵蝕,非常容易在它們身上起作用。一陣大雨下過,地表的鬆軟泥岩或土壤就被沖刷下山,下山的泥流又將表層的泥土帶走,摧枯拉朽之後,毛既不存,皮亦剝光,連地下的岩層都沒得遮蔽,被迫裸露出來。
這沖蝕的速度實在太快,在尚未形成土壤之前,岩層就已經流失殆盡。裸露的岩層不易蓄含水份,再加上泥岩中所含的鹽分有時也會逐漸釋出在泥岩表面,這種環境,要它長草發木,簡直難如登天。
燕巢和利吉的惡地原本落腳在遠離台灣島外海一個只有大量泥沈澱的深海環境。數十萬年以前,造山運動將它抬升到地表,再經過長期的侵蝕作用,雨水不斷的雕塑,地形愈來愈崎嶇,裸露的岩層形成樹枝狀的山脊,山脊上還有許多經年累月受到雨水沖刷而成的雨溝。成林不易的結果,惡地地形的面積,未來還有可能逐漸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