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lcedony)

    玉髓是一種具有微晶結構的石英,成分為二氧化矽(SiO2),與石英的化學組成相同。除了一些具有特殊紋路的玉髓給予特有的名稱外,對於顏色較均一的玉髓,一般會依其顏色的變化而有「紅玉髓」、「綠玉髓」等稱呼。玉髓中二氧化矽的排列方式不像石英晶體一樣的規則,而是由平行排列的纖維狀石英晶體混合了不規則排列的蛋白石(SiO2)。
    玉髓在自然界是一種很普通的礦物,生成於較低溫、低壓的環境,例如低溫熱水礦脈或中-酸性岩換質後的產物。一般認為,當水中二氧化矽濃度過飽和時,就會形成非晶質的二氧化矽沉澱,然後再轉化成微晶質的玉髓。因此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玉髓是呈纖維狀或放射球狀的聚合體。在岩石中只要有孔洞或裂隙都適合玉髓的沉澱生長。在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為什麼常可以找到優質的玉髓呢?原來是因為火山岩中常有裂縫或是氣孔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組成更含有許多玻璃質物質,後火山作用的熱水活動或是地下水很容易從岩石中溶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矽,導致水溶液中產生二氧化矽過飽和而沉澱在裂隙或氣孔中。玩石家都知道海岸山脈的都鑾山火成岩裂隙中常有脈狀的玉髓,這些玉髓沉澱的同時可能也有其他礦物共同沉澱而呈現多種顏色(圖4-37),比如雪花玉或年糕玉等等,可利用作為飾品(圖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