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一、1951年花東縱谷斷層槽溝開挖全景。
圖二、南牆剖面照片,斷層角度約30度,上盤沉積層形成褶皺。

      1951年10月22日與11月25日分別於花蓮及台東地區發生強震,10月22日發生規模7.1強震,造成地表沿著米崙斷層的活動。同年的11月25日在台東亦發生規模7.1強震,並沿著中段縱谷斷層的活動。因此,為了解縱谷斷層的活動性,所以找尋1951年的地震斷層進行古地震槽溝的研究。此次槽溝挖掘的地點位在瑞穗東北方193公路的安定橋北側100公尺,此處在1951年11月25日地震當時產生了地表破裂,並於地表形成高約數十公分至1公尺多的斷層崖。

    槽溝共開挖三階,全長約22公尺、寬約12公尺、深約6公尺(圖一)。槽溝的沉積層主要屬於沖積扇的砂礫層與泥層。槽溝剖面出露寬約1公尺的擾動帶,兩側各有一條明顯的斷層,主斷層位在擾動帶的西側(圖二、三)。槽溝量測的斷層面位態為N16°E,E12°。上盤沉積層受到拖迤作用形成倒轉背斜構造,從砂礫層中泥層的分布就可以顯示變形的型態以及抬升量。

圖三、南牆第二階的斷層與近斷層的褶皺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