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台灣還會面臨規模7以上強震。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與火山帶上,與環太平洋其他國家都有相同的命運,此地震帶(火山帶)已經存在一億多年,除非環太平洋隱沒帶停止活動,不然地震會隨著台灣島成長而繼續發生。上世紀台灣島上共發生9次規模大於7的地震(表二,圖七),雖然地震無法預測,但是本世紀必定還會面臨如此規模的大地震。
科學家明確表示目前研究階段對於地震尚無法預測,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理事會公布一份報告,確定推動地球科學界需要優先解答的10個問題,目的是反映地球科學在21世紀初面臨的重要科學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其中一項是「人類能否預測地震、火山噴發?」,並言科學家也許永遠不能預測出地震發生的準確時間和地點。因此,在無法預測地震情形下,僅有先有完備的預防工作,才能夠將地震災害降至最低。
如何作先期的預防工作?無論是地震災害或是其他災害的預先防範工作大體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育宣導,讓民眾有防災救災的觀念,在地震當時或之後能夠自救救人。另一是立法的規範,防範因人為因素在災害中造成更大的傷亡。尤其地震災害中絕大部分傷亡是因為建築物倒塌所造成,因此地震災害程度就與人為因素有非常直接關係,而建築物結構是否能夠在強震中不會遭到嚴重毀損,與法令以及制度有關。通常處於地震帶的先進國家都會視該區域可能產生最大地震規模(通常由歷史地震來估算或古地震研究)訂定建築的安全標準,以及規範鄰近活動斷層多少範圍以內是否可以建築,或規範建築物耐震強度以及建築型式。但是,目前台灣對於鄰近活動斷層的建築開發尚未有完備的法令規範,例如活動斷層多少範圍以內如何進行基地開發(地質調查),以及如何增強建築物的耐震強度,防止地震當時地表變形時建築物遭受嚴重毀 損,921地震時鄰近斷層帶十數公尺之內的建築物幾乎全毀,包括石岡壩堤毀損(圖八)。
921地震之後,台灣全面修改西部地區建築物的安全標準,雖然有法令規範,但是否徹底實施就與行政制度有關。921集集地震與512汶川地震都顯現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學校建築物有全面毀損現象,與訂定的法令是否恰當以及行政監督是否徹底執行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