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河灘、奇美崩壁、奇美斷層

    秀姑巒溪泛舟的中途休息站設在奇美河灘,這裡是秀姑巒溪從瑞穗到海岸山脈之間以曲流型態繞行的最後河段。奇美河灘其實是秀姑巒溪彎曲河道的沉積坡,因此在河灘上有許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鵝卵石堆積(圖6-12)。拜秀姑巒溪的廣大集水區所賜,河灘上匯集了來自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各式各樣岩石,這裡是台灣地區可以找到最多岩石種類的鵝卵石河灘,也是採集岩石標本的最佳地點。五顏六色的鵝卵石包含了各色安山岩、大理石、藍閃石片岩、變質燧石、片岩等等常見的岩石。
    河灘對岸是一個陡峭的岩壁,可以看出岩壁經常發生崩塌,因而有巨大的岩壁裸露出來,形成高約600公尺的大崩壁(圖6-13)。崩壁形成的原因與岩壁的岩石組成密切相關,原來這裡的岩壁是由安山岩所構成,由岩石的外貌可以推論他原來是一種深海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流,他的形成時間大約在2000萬年之前,可以說是在海岸山脈能找到的最古老的火成岩。這些岩石曾受到後期火山的熱水溶液變質作用而產生蝕變,因此岩石比較鬆軟,同時大崩壁正位於奇美斷層的上盤,斷層作用更使得岩石變得非常破碎,在長年雨水的沖刷侵蝕之下,表土不易生成更遑論保存,時時發生的地震也會引發落石與山崩,造成岩盤直接裸露。
    奇美村有一條很重要的活動斷層通過,稱為奇美斷層,它由縱谷穿過海岸山脈,經奇美村再由豐濱八里灣溪溪口出海。奇美斷層把海岸山脈分割成為南北兩段,斷層南側的都鑾山火成岩(年代約為2000萬年)沿著奇美斷層逆衝到北段比較年輕的八里灣層沉積岩(約70萬年)的上面(圖6-14)。秀姑巒溪剛進入海岸山脈時,出露的地層為較鬆軟的沉積岩層,因此形成寬闊的河谷,因為海岸山脈的快速抬升,河流還發育成下切曲流型態。但是秀姑巒溪切穿奇美斷層之後便進入了堅硬的火成岩地層,因此河谷的型態轉變成狹窄的峽谷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