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山脈位在台灣島的最東側,從花蓮市到台東市全長約150公里,東臨太平洋,西側為花東縱谷;以花東縱谷與中央山脈為分界;縱谷西側聳峻綿延的山脈就是中央山脈,東側較低矮山脈是海岸山脈(圖1-1。從空中向下俯望台灣東部,可以看見花東縱谷分隔兩個平行併排的山脈。三條髮辮狀的辫狀河:花蓮溪、秀姑鑾溪與卑南大溪在花東縱谷中蜿蜒流向太平洋(圖1-2。位於花東縱谷中的縱谷斷層是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海岸山脈原屬於菲律賓海板塊上的火山島,如同現在的綠島與蘭嶼;中央山脈位在歐亞大陸板塊最東緣,是兩板塊碰撞隆起的造山山脈。

2,000萬年前,南中國海板塊(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在菲律賓海板塊西緣形成一系列的火山島。之後,火山島隨著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移動,逐漸接近歐亞大陸邊緣。約600萬年前,因為,兩個板塊的擠壓碰撞,台灣島才逐漸隆起,同時台灣島的沉積物也大量堆積在火山島周圍。因此,海岸山脈岩層的主體就由中新世的安山岩質火成岩構成的火山島,以及上面覆蓋一厚層深海的濁流沉積岩。約50萬年之後,海岸山脈逆衝到陸上,深海沉積岩轉變為淺海與河流環境的沉積岩。

現今,台灣島周圍的地球板塊構造,主要有南側的南中國海的隱沒帶(馬尼拉海溝),與東北側菲律賓海板塊的隱沒帶(琉球海溝);兩個海溝之間就是以縱谷斷層連接,縱谷區域的地殼結構是海岸山脈逆衝到中央山脈之上(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