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是引發海嘯最主要的因素,地震是板塊相互作用時能量釋放的一種現象;因此地震大都發生在兩個板塊相互擠壓處,尤其是大地震。地球板塊的作用可以分為擠壓與張裂環境,一般而言張裂環境發生的地震規模都較小,例如發生在中洋脊的地震規模都較小。但大地震則都發生在板塊擠壓的環境,如板塊的隱沒帶與碰撞帶。現今地球上處於活動狀態的主要擠壓環境有三處,一、環太平洋隱沒帶,二、印澳-伊朗-阿拉伯-非洲等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帶,三、印澳板塊與歐亞-太平洋板塊的隱沒帶圖一

地球上每年90%以上的地震都發生在這三處碰撞帶與隱沒帶。環太平洋與印澳的隱沒帶位在海洋之中,所以只有在此區域的地震會形成海嘯,而印澳-伊朗-阿拉伯-非洲等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帶都位在陸地,只有在非洲與歐亞大陸的碰撞帶位在地中海區域,所以地中海鄰近區域亦會產生海嘯。

  百年以來十大地震之中八次是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只有1950年印度阿薩姆地區規模8.6的大地震發生在印度與歐亞大陸的碰撞帶,以及2004年12月26日
在蘇門答臘外海規模9.0地震發生在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的隱沒帶(圖一表一)。
為何大地震都發生在板塊的擠壓帶,可能是巨大板塊作用時擠壓的能量較大,同時可能較易累積巨大的能量,因而易於形成大地震。台灣東側也有兩處隱沒帶(馬尼拉與琉球海溝,圖二),也都曾發生規模7.5以上的大地震。

圖二




 


表一.百年來十大地震的發生地點、時間與地震規模

地點
時間
地震規模
1
智利
1960 05 22
9.5
2
阿拉斯加
1964 03 28
9.2
3
阿拉斯加
1957 03 09
9.1
4
堪察加半島
1952 11 04
9.0
4
蘇門答臘外海
2004 12 26
9.0
5
厄瓜多爾
1906 01 31
8.8
6
阿拉斯加
1965 02 04
8.7
7
印度阿薩姆-西藏
1950 08 15
8.6
8
堪察加半島
1923 02 03
8.5
9
印尼班達海
1938 02 01
8.5
10
千島群島
1963 10 13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