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化石簡介主頁

    生痕化石」就是生物活動時在沈積層中遺留的痕跡(圖12,之後形成了化石。一般人經常會好奇的提出疑問,生痕是由那種生物所造成?(圖13)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以目前的研究要能詳細觀察海底各種生物的行為是非常不易的事,因此要了解由何種生物所造成的生痕是有所困難。至於生痕是由什麼生物所造成的,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它是什麼行為所造成。因為從生物的行為可以了解它的生活環境,因使古生物學家研究生痕化石的目的是探討生物的習性與環境的關係。

    德國地質學家Seilacher首先提出從生物的行為模式可以推測生態環境,因為生物的行為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在相同環境中,不同的生物會有相似的生活習性與行為;也就是在同樣的環境中不同種類的生物會造成同樣行為的痕跡。因此,建議以生物的行為模式作為探討環境的依據,而提出六種生物的行為如下:

(1)居住構造 (2)攝食構造 (3)覓食痕跡
(4)休息痕跡 (5)匍匐痕跡 (6)脫逃痕跡

    生痕化石(圖14除了告訴我們古環境之外,也可以告訴我們許多有趣的事情,就以大家最有興趣也最熟悉的恐龍為例。目前所發現的恐龍化石都只留下殘缺不全的骨頭,古生物學家如何從片段的化石來復原恐龍原來的形貌呢?「」電影中如何知道恐龍表皮上長有許多突瘤呢?因為,古生物學家曾經在岩石中發現恐龍表皮的印痕與足印,所以才知道它表皮的模樣。古生物學家也從恐龍足印的深淺、大小與樣式,來估算恐龍的體重以及行走、跑步的速度。所以我們才能在電影「」中可以看見如此栩栩如生的恐龍。

    一段珍貴的歷史,可以告訴我們無數的古代神奇祕密!

詳細內容請看生痕化石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