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600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發生擠壓碰撞造就了台灣島的形成,數百萬年以來台灣就是處在板塊碰撞的構造環境之下,逐漸的擴大與升高。早先被擠壓隆起的島嶼,今日已經變成了高聳的中央山脈;陸續的抬升作用也逐漸的形成西部麓山帶山脈、丘陵與台地,以及尚未被擠壓隆起還靜靜的躺在海床與盆地底下陸地。
    台灣島也就是在長期持續的擠壓與抬升作用下,形成了幾個不同的地質構造區;從地形、構造與岩層都呈現出各地質構造區不同的地質景觀與地質現象。台灣板塊碰撞作用的力量是由東向西擠壓,地殼也大致由東向西的隆起,所以地質構造區的排列也是由東向西的變化,構造區的方向大致與山脈的走向平行呈南北方向(圖1):由東向西的地質構造區分別為:海岸山脈、花東縱谷、中央山脈、西部麓山帶、台地、海岸平原(圖2)。以下就描述各地質構造區的構造特徵與地形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