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濱以南沿海出露都鑾山層的火山角礫岩,石門海岸的岩礁被海水沖蝕後露出清楚的火山岩構造,安山岩岩性以黑色的安山岩質角礫岩(兩輝安山岩)為主,並含有少量其他岩性的火山角礫岩(圖2-17)。顯示此時期的火山噴發的岩性為兩輝安山岩。噴發同時將火山口周圍老的火山岩爆裂成火山碎塊後再堆積,因此新期的火山岩中夾有少量早期的火山岩塊。從石門或石梯坪的火山岩來看,最後期(約1,000-500萬年)的火山呈現猛爆型的火山作用,所以噴發出大量的火山灰與火山彈。
當火山成為死火山之後,火山不再活動,火山島周圍海域中就會聚集大量的底棲生物形成生物礁。因此,都鑾山層之上都會沉積一層石灰岩(港口石灰岩),含有抱球藻、有孔蟲、珊瑚、貝類等生物碎屑,所以稱為生物碎屑石灰岩(圖2-18)。
海岸山脈瀕臨太平洋,海岸長期受到波浪的衝擊作用,而產生侵蝕型海岸,常見的海岸地形有海蝕洞,海蝕凹壁與海蝕溝等;唯有海蝕平台不常見與花東海岸,此地形在台灣的東北海岸極為常見。海蝕平台是海浪的侵蝕作用長期都維持在同一高度,才能形成一個平整的侵蝕面。但是海水面與地殼會產生變動,因此兩個因素在變動過程下,必須讓海水面長期維持在同一處產生侵蝕。由於約5,000年以來,全球海水面不再變動,但是海岸山脈每年以1公分的速度快速抬升,因此海岸礁岩無法長時間維持在海水面的高度受到侵蝕,因此無法產生大型的海蝕平台。但還是呈現一些侵蝕型的小地形,如海蝕洞、海蝕凹壁、海蝕溝。如海蝕凹壁是短期受到海浪沖蝕,在接近海水面的岩壁形成長條狀的弧形凹壁,有些海岸岩石具有垂直海岸線的破碎帶或節理,就會被侵蝕時形成海蝕溝或海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