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的末期(6500萬年),一顆直徑約10公里龐大的星體從外太空飛向地球,並且與地球發生劇烈的撞擊。短短一瞬間,撞擊產生難耐的高熱、風暴,緊接著,森林大火遍及全球。不久,隨之而來的厄運更是改變了地球的命運!
    這時候,全球各地開始下著罕見的酸雨,灰塵與煙霧佈滿整個大氣層,並遮住了陽光。此時缺少了太陽補充的能量,地表的溫度立刻急速的下降,全球的氣候頓時轉變成極度的寒冷有如冰河時期。甚至海洋中也嚴重的缺乏氧氣,造成海洋生物大量的死亡與絕滅。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使得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生物慘遭死亡的命運,不可避免地,台灣地區也同樣遭受這次災難。地球處於這樣惡劣的環境長達數萬年,之後才逐漸恢復到以往的生機。
    1億年之後,古太平洋板塊已完全隱沒並且熔化消失在歐亞大陸板塊底下的地函中,解除了歐亞大陸板塊長久以來受到的擠壓作用,中國華南地區的火山也因而逐漸地停止噴發。歐亞大陸板塊雖然不再受擠壓,卻反而形成舒展張裂的環境,在歐亞大陸板塊上形成出許多陷落的沈積盆地。6500萬年之後,台灣鄰近地區是位於淺海的大陸棚上,在沈陷的沈積盆地中開始堆積大量來自中國華南地區侵蝕下來的沈積物。今日在雪山山脈與西部麓山帶中可以看見巨厚的沈積岩層,就是此時在大陸棚上堆積的沈積物。
    3000萬年前,南中國海一帶也張裂得非常劇烈,造成歐亞大陸板塊完全被撕裂開來,並且長出新的海洋地殼就是南中國海板塊,直到1500萬年前才停止張裂的活動。
    約2000萬年時,南中國海板塊向東邊隱沒到台灣東側的菲律賓海板塊之下,並且在菲律賓海板塊上形成一長串的火山島鏈。這串島鏈北端的火山島就是現今的海岸山脈、綠島與蘭嶼。形成之初火山鏈還位於現今台灣島東南方的遠處,但因菲律賓海板塊每年以10公分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位在它上方的火山島鏈也隨著向西北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