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山脈 | 海岸山脈 | 花東縱谷


    花東地區是可稱謂台灣最後的淨土,目前台灣地區自然景觀較少遭受人為破壞的區域之一,仍然保存著許多獨特的地形景觀。進入縱谷,映入眼簾的影像即是兩座高聳的山脈,髮辮狀河流流經兩山間寬闊平緩的谷地(圖3-1)。西側聳立入雲的是台灣島的脊樑-「中央山脈」,東側山巒起伏的是台灣島的創造者-「海岸山脈」。假如上帝創造人類,那海岸山脈就是台灣島的創造者,沒有海岸山脈與歐亞大陸的碰撞,也就沒有今日台灣島的誕生。
    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歷經了數百萬年的碰撞,50萬年前岸山脈從海底隆起與中央山脈緊接在一起,花東縱谷就在這時候形成的。海岸山脈隆起之後,原本向東注入太平洋的中央山脈河流,因為海岸山脈的阻隔,就以池上為界分割為兩條河流,順著縱谷向南奔馳而去的卑南大溪與向北流的秀姑巒溪。卑南大溪與現今一樣向南流經台東市,而進入太平洋;昔日秀姑巒溪則由花蓮市進入太平洋,可能在數萬年之前,今日秀姑巒溪下游河段(原為海岸山脈東側的一條河流)向源頭侵蝕,在瑞穗地區與原來向北流的秀姑巒溪會合,並襲奪秀姑巒溪的溪水,造成秀姑巒溪改道向東穿過海岸山脈,在大港口(長虹橋)注入太平洋(圖3-2)。花蓮溪少了秀姑巒溪河水的支援,流量減少許多,因此可以發現在瑞穗以北縱谷地形是寬闊的河谷中的花蓮溪上游溪水只呈娟娟細流。
    中央山脈、海岸山脈與花東縱谷是構成花東地區主要的地質構造區,也是構成花東地質地形景觀的主要單元。以下就從具有最豐富地質地形景觀的瑞穗地區來述說中央山脈、海岸山脈與花東縱谷的地形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