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蘭溪是一條南北向的河流,東側為雪山山脈、西側為西部麓山帶,河流大致位在兩座山脈之間,河流正位在雪山山脈與西部麓山帶的界限,即水裡坑斷層-陳有蘭溪斷層的位置(圖1), 中油嘉義圖幅, 1986;台中圖幅, 1982)。東側雪山山脈岩層是由始新世與漸新世岩層,東側為中新世岩層。雪山山脈的河流都由東向西流入陳有蘭溪,西部麓山帶的河流則由西向東流入;並且在上述各支流與陳有蘭溪的匯流處形成沖積扇地形。如陳有蘭溪東側的郡坑、安坑、郡溪口(郡坑溪)等部落,以及西側的白不仔(白不仔溪)、愛國(內茅埔溪)、筆石(筆石溪)等部落,都是位在現代的沖積扇環境。為能了解陳有蘭溪兩側的地形特徵,先就從地形坡度的解析來看較能具有巨觀的視野,之後再深入探討各河川的地形。    

      陳有蘭溪兩側山脈的坡度尤為陡峭,東側雪山山脈地區約60-70﹪面積的平均坡度在21-40之間,約30-40﹪面積的平均坡度在41-60之間。西側西部麓山帶地區約10﹪面積的平均坡度在20以下,70-80﹪面積的平均坡度在21-40之間,約10﹪面積在41-60之間圖2。陳有蘭溪的平均河床坡度約0.2-1.0,西側雪山山脈河流的平均河床坡度約為3-30,西側西部麓山帶河流的平均河床坡度約為3-20;兩側河流的上游河床與山坡的平均坡度皆可達41-60。中央山脈的坡度大都在20以上;因此在這種陡峭的自然坡度環境中,本來就具有快速的侵蝕作用與沈積作用。

       陳有蘭溪是濁水溪流域中最為主要的河流,發源於南側的玉山與阿里山地區,由南向北流在水里的東側與濁水溪會合圖3。陳有蘭溪具有寬廣的河床最寬約有800公尺,河流形態屬於辮狀河。辮狀河的特徵是河水在寬廣的河床中猶如髮辮一般呈交織狀的河道,河道之間獲兩側為高灘地只有洪水時期才會被河水掩沒。農民經常開墾高灘地成為農地,因此在洪水時經常發生災難。

       陳有蘭溪兩岸支流大致分為兩種類型,郡坑溪以北的支流屬於短促的野溪,河流長度約1-5公里,如平坑南、平坑、黑石坑、郡坑、安坑、龍   坑、竹了那坑、火燒寮坑、惡浪坑等溪流。這些野溪河床的坡度較陡,河床坡降非常大,集水面積較小,河流形態屬於間歇性的河流,旱季時溪水形成地下伏流,河床表面成為旱溪,雨季洪水時才有大量的表面逕流,形成濁流(turbidity current),有時會產生土石流並且在河口堆積形成小型的沖積扇(圖4)
        郡坑溪以南的支流較大,如郡坑溪、十八重溪、白不仔溪、內茅埔溪、筆石溪、阿里不動溪,長約5-20公里,河床的坡度較緩,河床坡降較小、集水面積較大,河水流量也較大,平時河流中就有較大的流量,雨季時河流就會形成濁流。這類型河流的河系形態都呈樹枝狀,河谷形態都呈V形,河谷較窄,兩側坡度較陡,主河流經常呈小幅度的彎曲在河床中形成攻擊坡與沈積坡的地形。攻擊坡因受到長期河水的沖蝕經常形成陡峭的岩壁,沈積坡因受到沈積物的堆積形成河灘或低位的河階,人類經常選擇低位河階居住或開墾為農地(圖5)。但是在洪水時沈積坡的位置也經常被洪水沖蝕或掩沒。

       陳有蘭溪沿河另有一種在台灣山區河流沿岸常見的河階地形,是由於地殼隆起作用將古老的河床抬升,在河流沿岸形成平坦的河階,較老的河階被抬升距離河床的高度(河拔)較高稱為高位階地,高於現代河床約數十至上百公尺,如陳有蘭溪沿岸的信義、上豐丘、新鄉、羅娜、久美、望鄉等部落所在的位置都屬於高位河階圖6。較年輕河階的河拔高度較低,同富與東埔部落就是位在十數公尺的河階圖7。現在河床或沖積扇的兩側經常低位的河階,比河道稍微高起數公尺,這些低位的河階在洪水期經常被淹沒圖8。這種低位河階的形成主要是由洪水所堆積形成的河灘地。河水時期河水搬運大量的土石沈積物堆積在河床中,尤其像桃芝颱風將中部各大河流的河床堆高了數公尺至數十公尺。下次較小的洪水時就會將部份河床中的沈積物搬運至下游,但是位在河床兩側或是位在河流沈積坡位置的沈積物還保留在河床中形成高出河床數公尺的河階。這些低位的河階的環境都是處於氾濫區的位置,再下一次大洪水時又會被洪水掩沒,甚至被沖蝕消失。


 


      現代沖積扇就是目前還繼續在堆積,形成原因是河流流出山區時河床坡度變緩或是河道變寬並形成分流,造成河水的流速降低以及河道的流量減少,導致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而將大量沈積物沈降於河口形成扇形的堆積區(圖9)。尤其在高山地區,短促河流的河口,因河床坡度的劇減,使得沈積物大量的堆積在河口形成明顯的三角錐狀的沖積扇,例如陳有蘭溪沿岸的郡坑、安坑、郡溪口、下豐丘、白不仔以及花蓮縣光復大興村等地區都具有明顯的沖積扇地形。現代沖積扇經常可見幾種地形,河道、廢棄河道、高灘地(氾濫平原)以及低位河階(圖10-1)。廢棄河道的河床高度與現有河道相當,其之間有時被稍微高起的低位河階或高灘地分隔。低位河階與高灘地在洪水期就會被淹沒(圖10-2)



 

 

 

前言
地質與地形
台灣河流的沈積作用
土石流的成因
桃芝颱風為何形成大
規模的土石流?
桃芝颱風為何造成重
大的傷亡?
結語
  回桃芝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