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的搬運作用可同時搬運大量的巨礫、礫石與沙泥沈積物,細粒沈積物的含量若大於50%稱為泥流;巨礫與礫石的粗粒沈積物含量大於50%稱為碎屑流(debris flow),也就所謂的土石流。碎屑流是屬於重力流(gravity flow)成因的一種作用,河水的流動以及搬運沈積物的能量是來自於自然的重力,因此坡度較陡的河床,驅動流水的力量就越大,而經常形成重力流。重力流可以分為濁流、液化流、顆粒流與碎屑流(圖12。碎屑流又屬於高濃度濁流,沈積物的特徵是含有大量粗顆粒的礫石沈積物,淘選度非常差,礫塊是夾雜在細粒的泥沙沈積物之中,搬運過程是高濃度的泥水可將粗粒的礫塊載浮在泥流之上搬動。
         地表的土壤與岩層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搬動現象具有多種形式,土石流只是其中的一種,通常是搬運過程中最後形成的作用。地表土壤與岩層被搬動的形式有岩落(rock fall)、潛移(creep)、滑動(slip)、崩移(slump)與土石流圖13。這些類型的搬運作用在一次土石流事件的過程中是可以依次產生的,尤其在大量降雨之後陡峭的地形表面會形成這四種搬動作用。初期在河流的源頭地區發生岩落的現象,
岩石崩落在中上游的河谷或崖下形成崖錐崩積層圖14,成為未來產生土石流材料的來源區。當崩積層中的水壓過大時,崩積層就開始依次發生潛移、滑動、崩移等現象,終至崩積層產生流動現象時就形成土石流圖15。常見的災害通常是土石流所造成,因為依次的搬運過程中,土石流的動能最大,尤其所夾帶的巨大岩塊更會造成在搬運過程的地形改變,並在下游形成厚層的土石沈積區圖16;桃芝風災中造成災害的最主要的就是土石流圖17


 

 

前言
地質與地形
台灣河流的沈積作用
土石流的成因
桃芝颱風為何形成大
規模的土石流?
桃芝颱風為何造成重
大的傷亡?
結語
  回桃芝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