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是板塊互相推擠下造成海床的岩層隆起形成的島嶼,因此山脈也因應台灣島的抬升而形成。山脈的崛起有如被推土機鏟起形成長條狀的土丘,土丘的走向與推土機推擠的方向垂直。台灣島的板塊擠壓力量是來自東南方,因此在北部地區形成的雪山山脈與西部麓山帶的山脈走向與東南方向垂直呈北東向。雪山山脈的地形較為高聳陡峭;山峰的高度一般約20003000公尺以上,山脈向北延展時逐漸變低,至東北角海岸時山脈的高度約降到500公尺以下。山脈雖不如中部地區形成高聳險峻的山脈。河流一般沿著岩層脆弱處發育,本區許多河流的方向與山脈的走向大致平行;沿著山脈的走向向東流入太平洋,區域中最大的河流是雙溪。

     台灣東北部是屬於高山的地形,雪山山脈與西部麓山帶是數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推擠形成的山脈。因此,東北角沿海沒有寬廣的海岸平原,只有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平台。沿岸是由堅硬岩石所構成的海岸,只在雙溪出海口形成寬廣的福隆沙灘。沿岸岩石的組成各有軟硬的差異,此外也有多處破碎的斷層帶;常年受到波浪的沖蝕造成曲折宛延的海岸地形(圖4)。堅硬的砂岩不易受侵蝕而突出海岸形成海岬;頁岩與斷層破碎帶易受侵蝕常形成凹入的海灣。北部海岸的地名經常有「澳」的稱呼就是海灣,如深澳、澳底,卯澳。
     海流或波浪在流入海灣時水流的流速會逐漸的減慢,致使沈積物在海灣中大量的沈降下來,便在沿岸形成了沙灘。尤其海灣附近經常是河流的出海口,帶來大量的沈積物,更容易形成大型的沙灘,如福隆沙灘正是位在雙溪河的出海口,也是雙溪斷層通過的海灣。
     波浪、海流與風都無時無刻侵蝕海岸的岩石,但也時時刻刻的在別處的海岸形成堆積。海岸的礁岩受海浪的拍打與衝擊時,造成礁石碎裂而使海岸逐漸地後退。因此海岸在侵蝕與沈積交互的作用下,形成許多特殊的海岸地形景觀,尤其以侵蝕作用為主的海岸更能形成千變萬化的奇景怪石。東北角海岸常見的海岸景觀有海灣、海岬、海蝕平台(圖5)、沙灘、沙嘴與沙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