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積岩的形成必須經過
風化沈積兩個重要的地質作用。當沈積物在沈澱後短期之內還呈疏鬆狀態還不能稱為沈積岩,而稱為沈積物。由於陸陸續續沈積在上方沈積物的層層疊加之後,使得被埋藏在下方的沈積物逐漸變得緻密並膠結形成堅硬的岩石,才稱為沈積岩。

    沉積岩是依照沈積物顆粒的大小而分為礫岩砂岩頁岩。砂岩組成的顆粒大小約為1/16至2公釐,用手觸摸有沙紙般的粒感,肉眼可以看見一粒粒的礦物顆粒。砂岩的礦物成份含有大量的石英,因此外觀的顏色呈白色,風化後經常呈黃色。沈積時因為水流搬運方式的不同而在堆積時形成各種不同的「沈積構造」,如交錯層理或平行層理。砂岩的質地較為堅硬,經常形成山脊、山峰、峭壁、瀑布、海岬等較為突出的地形景觀。

    頁岩:頁岩的礦物顆粒非常細無法用肉眼辨識,因為顆粒小到1/256公釐以下,觸摸時沒有粒感;外觀的顏色一般為青灰色到黑色。泥岩與頁岩是屬於同樣粒度的沈積岩,相異之處是頁岩具有細微的頁理構造。但一般在稱呼時並沒有如此的嚴格定義,經常通用。頁岩較砂岩脆弱,容易風化崩解或被侵蝕,經常形成凹谷、河流、海灣等地形景觀。野外尋找化石時在頁岩中是比較容易發現,由於頁岩的顆粒非常細且不易透水,生物遺骸容易保存形成化石。
    礫岩:沈積物的顆粒大於2公釐以上稱為礫岩,顆粒非常粗,可想像要有極大流速的水流才能搬動,因此礫岩在沈積的時候大都處於洪水期。礫岩在外觀上以肉眼就可觀察到岩石中嵌著一粒粒的卵石(圖6)。礫岩的質地也非常堅硬,經常形成突出的山脊與峭壁,台灣許多景觀優美的山就是由礫岩構成,如霧峰的九九峰、六龜的十八羅漢山、台東的小黃山與苗栗的火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