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域地質
潮州斷層位於高雄縣寶來至屏東縣枋寮,是台灣南部劃分中央山脈與西部麓山帶地質構造區的主要構造線,南北延伸約100公里,由斷層兩側地層接觸關係,潮州斷層的活動特性應屬於逆斷層。潮州斷層沿著荖濃溪河床向南延伸進入屏東平原時,由於此區段斷層跡大都被全新世沖積層覆蓋,造成斷層位置不明顯,一般推測斷層跡大致沿著沖積扇階崖西側(青葉扇階-老埤農場扇階)(石再添等,1984;陳文山等,2005)。隘寮溪以北區段,潮州斷層跡位置位於紅土化扇階的西側,線型崖地形應是荖濃溪侵蝕產生的侵蝕崖(圖1)。
圖1、潮州斷層沿線扇階地形。
野外調查顯示扇階堆積層僅數公尺至十數公尺厚的礫石層,不整合堆積在傾斜的晚更新世砂泥層之上(圖2),砂泥層是來自中央山脈河流堆積的沖積層,不整合於中央山脈板岩層之上。砂泥層位態顯示階地前緣(青葉扇階)的地層傾向已呈高角度變形,朝西傾斜約30-40º,顯然扇階前緣已產生劇烈變形。此外,此砂泥層之上另沉積一礫岩層,交角不整合沉積在砂泥層之上(圖3)。隘寮溪以北一系列的扇階地形(圖1),是由中央山脈河流堆積形成的聯合沖積扇地形,後期受到潮州斷層活動影響,形成扇階地形。
圖2、砂泥岩層位於青葉扇階之下,階地表層礫石層不整合在砂泥岩層之上。
圖3、左圖為礫岩層,右圖為礫岩層不整合沉積在砂泥層之上。
2、斷層特性
青葉扇階前緣的地質剖面(圖4)呈現階地礫石層不整合在砂泥岩之上(圖5),西側出露一傾角朝西南約72º礫岩層,不整合在砂泥層之上(圖6)。從地層結構研判泥岩層沉積後受傾動,之後礫岩層不整合沉積在泥岩之上。礫岩沉積後持續受潮州斷層活動而傾動。此後沖積扇礫石層再堆積於泥岩與礫岩層之上。從此三套地層的沉積關係,顯示此區域可能鄰近潮州斷層的尖端(上盤),因此沉積過程中持續受到斷層作用產生變形,形成生長褶皺構造。
圖4、剖面西側出露礫岩層,階地之下為泥岩層。
圖5、扇階礫石層不整合於泥岩層之上。
圖6、青灰色礫岩層不整合在泥岩之上。
於青葉階地西側階崖前端共有3口鑽井(青葉1、2、3號井),青葉1、2號井的岩性以泥岩為主,偶夾有薄層粉砂岩、砂岩與礫岩,岩性與地表出露泥岩層相似。鑽井岩芯中岩層已經傾斜且具密佈剪切構造,岩層與剪切面傾角隨深度變化產生改變。青葉3號井位於階崖前端礫岩層西側約15公尺處,井深8公尺之上屬於近代河床堆積的礫石層,井深8-34公尺為傾斜的礫岩,岩層傾角約30-50º,即為東側地表出露的礫岩層,之下為泥岩(圖7)。
從三口鑽井岩性來看,此泥岩層應與北側的紅水坑礫岩屬於同時期沉積的岩層,因為含有大量板岩碎屑沉積物,都屬於來自東側中央山脈河流的沉積物,並不整合堆積在中央山脈板岩之上,因此推測潮州斷層跡應還位於青葉3號井西側(圖7)。另外泥岩中具有強烈的剪切構造特性,階地崖應已鄰近潮州斷層跡。
圖7、青葉場址鑽井岩芯剖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