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1

正常天氣波底限面以下至暴風波底限面以上。正常狀態下處於低能量的環境,偶而會受暴風的影響,位於大陸棚中外側。距離濱面帶環境愈遠時食物供給量愈少,底質以泥質沉積物為主,一般海水含氧量較淺海處為低;底棲性生物則相對逐漸減少。生物主要以攝食底質表層的有機物為生,而以攝取懸浮物的生物則逐漸減少。

沉積環境:位於暴風波底限面之上,屬於中部遠濱帶環境。

沉積構造:以砂頁岩互層為主要岩相,砂層結構為暴風所沉積的暴風岩與濁流岩。沉積構造常具有圓丘狀交錯層、平行層理與濁流岩構造。

行為特徵:以攝取底質有機物的攝食構造為主,食物供應量或海水含氧量較低,大部份生物無法長期生活於此環境中,因此底棲性生物數量較少,僅在暴風剛過後的短暫時期,食物與海水含氧量皆充欲時才有大量的生物存在。

族群特性:生痕種屬與Teichichnus生痕相相似,但最大的差異在於單一岩層之中的生痕種數少,種量亦少。此族群特性的意義表示生活於海床上生物的數量與種類皆很少,顯然此環境不適合大量或一般性生物生存,與上述Teichichnus生痕相中存在大量的生物族群相異。

生痕化石:同Teichichnus生痕相。